褥疮是由于长期受压皮肤坏死形成的溃疡伤口,具体形态分类有很多中,其中空腔型褥疮是比较难修复的一种,由于皮肤的耐受力比皮下组织强,坏死组织或者压力性损伤在内部穿掘时,导致皮下组织先坏死,而皮肤保留完好,由此便形成了空腔型褥疮。
临床数据表明,95%以上的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其中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肢。比较典型的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这些都是患者不变换体位时产生褥疮最危险的部位。
其中空腔型褥疮大多发生在尾椎、臀部以及两侧胯部等部位,周围皮肤存在隆骨突出。突出部位皮肤发生破溃后,如果没有及时得到有效护理,则会演变为深度伤口,这个时候由于突出部位伤口已经凹陷,压力转移到伤口周围皮肤,而皮肤的耐受力比皮下组织强,则皮下组织先坏死,而皮肤由于向下塌陷保留下来,由此便形成了空腔型褥疮。
另外,深度伤口中常存在腐肉和脓液,这些坏死组织无法排出伤口,会持续向下和向四周穿凿扩大,在数天内便可扩展到直径3~6cm,最终穿凿范围可达到距离伤口边缘8-10cm深,形成巨大的皮下空腔伤口。
空腔型褥疮的治疗难点在于伤口内部环境复杂、容易滋生腐肉坏死、肉芽生长速度缓慢等,其治疗和护理方法也分为两类,即借助褥疮膏保守疗法和外科手术剖开伤口处置方法。
1、药物保守疗法
由于无法直接观察到空腔内部,需要借助棉签来检测下方情况,如果伤口内没有明显的腐肉和脓液,环境比较正常,则可适用药物来生肌修复。上药的方法也有讲究,需要制作油纱条填充伤口内部,使药膏与伤口充分接触作用。
首先裁剪纱布条,用镊子夹着沾满褥疮药膏,然后轻轻放入伤口内部,药膏经过伤口渗出液稀释后,会被皮肤完全吸收,从而促进伤口抗菌消炎和生肌长肉。
由于伤口比较深,积累脓液、发生感染坏死后不易察觉,这些不利因素会使肉芽的生长速度减慢,且可能出现停滞生长或恶化反复的情况,所以只能通过长时间的保守治疗来一点点恢复转好。但与外科手术疗法相比,更温和无痛,不会给病人身体带来创伤。
2、外科清创疗法
通过外科手术将空腔上方的皮肉剖开,使伤口彻底暴露出来,并且对空腔四周和底部进行清理,如果存在腐肉和坏死则一次性铲除清理干净,使新鲜的肉芽组织露出来,然后再用褥疮膏修复,这样长肉速度更加快。
此种方法必须要外科医生来完成,可适用各种情况的空腔、窦道褥疮,但也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其他身体状况,因为会在一定程度给患者带来新的创伤,如果是横向空腔则创伤较小,如果是深度比较深的空腔,则创伤程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