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意外导致骨折之后,对于骨折患者,在痛得死去活来之后,更要面临漫长的治疗、康复过程。骨折后功能完全正常才是我们治疗的目的,除了手术治疗以外,那就是要重视早期的功能锻炼。
骨折复位后,尽早“动起来”
骨折后,由于骨折部位、严重程度,以及个人的体质不同等情况,一般来说,康复至少需要8-13周,算起来差不多就是3个月,因此,人们常说的“伤筋动骨一百天”,是很有道理的。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感比较强,很多患者不想动,更不敢动。不少患者到医生那里开假条,一开就是3个月,觉得这3个月就应该在床上躺着,等骨头长好了,再该干嘛干嘛也不迟。
对于骨折患者来说,康复治疗是手术的延续,术后只有结合规范、及时的康复治疗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而如果一直静养,关节不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僵硬,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
骨折术后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骨折术后功能锻炼时需要分期专业指导下尽早进行,需要在康复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早期术后,即可进行,早期的功能锻炼主要是肌肉力量的训练,进行周围肌肉等张训练,即肢体不动,仅是肌肉的收缩。然后可以根据情况增加非手术外的关节活动,如膝关节、足趾的活动。如果骨折固定稳定性满意,则可以尽早活动关节。
早期的肿胀和疼痛以及后期的关节活动受限均是骨折术后易出现的问题,而早期合理的康复锻炼治疗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通过肌肉的收缩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并促进骨折的恢复,是局部的微环境向有利于关节软骨修复的方向发展,同时减轻疼痛、消除肿胀、避免关节血肿肌化粘连。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对于促进功能的恢复有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