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溢血是一种对人体生命健康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脑溢血的死亡率更是高达80%。我国每年约有200万人死于脑溢血,而且脑溢血不再是中老年人才会有的,目前该病也开始呈年轻化发展趋势。
通常情况下,在脑溢血发病前是有相关征兆的,一般来说当身体出现以下现象时,就极有可能代表着脑溢血即将或者已经来临。
脑溢血前的征兆有哪些?
头痛头晕
头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脑溢血发病前症状,这是由于颅内出血,刺激脑膜周围神经而引起疼痛。
如果人体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等症状,那么这极有可能是由脑溢血引起的。此时如果不及时就医,极有可能加重病情,甚至会导致意识模糊,昏厥等情况。
麻木偏瘫
偏瘫是一种脑溢血发病前较明显的症状,通常表现为手脚麻木,四肢僵硬,面部肌肉不灵活等,随着病情的加重这些症状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加重。因此当身体出现偏瘫时,切记不可掉以轻心,应及时进行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呕吐
引发呕吐的原因有很多,例如胃炎,消化不良,胃肠感冒等都有可能引发呕吐。但由脑溢血引发的呕吐,是呈喷射状的,与其它原因所引起的倾泻状呕吐是有明显差别的,并且呕吐物颜色多为棕褐色。
语言功能障碍
脑溢血发病前,部分血液进入颅内后,可能会对人体位于脑部的语言中枢系统造成一定的压迫,出现舌头肿大,发硬,且说话不清楚或词不达意的情况。在说话时,通常还会伴有流口水,且不能自控的情况。
脑水肿
脑溢血患者在发病前会有不同程度的颅内出血情况,因此很容易造成血块的形成,进而使得血红蛋白降解物的分泌增多,使得神经细胞中毒。
人体内的血液循环系统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使得人体被迫激活凝血机制,进而引发脑水肿。
嗜睡,视力下降
脑溢血发病前,人体通常都会有嗜睡,视力严重下降的症状。由于这些症状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并不是很大,导致大多数人都忽略了这个征兆的存在,进而导致无法挽回的后果。
如何预防脑溢血?
定期检查
老年人出现脑出血的概率高,特别是本身身体健康存在问题,有大脑血管的病变的人更容易出现血管破裂出血的情况。定期检查身体,会大大减低患病风险。
用药控制
为了有效预防脑溢血,还应该通过药物治疗的方式来控制,达到降低脑溢血风险的目的。持续高血压是导致脑溢血形成的病因,血压过高会导致血管破裂出血,所以控制好血压能很大程度上减少脑溢血的发生。
合理饮食
通过饮食调节身体也对脑溢血有预防作用,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特别是酒精、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应该远离,否则容易加速血管病变。
避免刺激
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适度运动,避免情绪波动、便秘、剧烈运动等容易引起血压骤然升高。注意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需做到防寒避暑,避免使血管舒缩功能发生障碍,血压波动幅度加剧而发生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