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又称“中风”、“脑血管意外”,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脑卒中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是脑血管破裂,导致脑出血,即出血性卒中;
一种是脑血管闭塞,脑组织缺血、缺氧引起脑组织坏死、软化,即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
什么时候开始康复治疗合适?
脑卒中康复是与时间的赛跑,
想要达到好的效果一定要趁早!
不少脑卒中患者以及家属认为靠手术捡回来了一条命,感到万分庆幸,回家好好静养,殊不知在静养的过程已经耽误了康复治疗的黄金时间。
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发病后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程度。大量临床康复实践表明,早期康复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受损的功能,减轻障碍的程度,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
根据新的中国脑卒中康复指南,接受康复治疗感觉时机是:脑卒中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小时后,病情不再进一步进展的情况下及时开始实施康复措施,从病床上就可以开始,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越好。这一时期的主要治疗目的是为预防并发症和继发性障碍的出现,并为今后的康复训练打基础、做准备。
然而即便选择了康复治疗,很多患者及家属也很容易闯入一些误区,康复治疗一定要选对方法,因为错误的康复治疗,不仅对患者无功,反而适得其反。
脑卒中康复的几大误区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营养好,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有根本区别。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康复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不是药物和手术,而是以运动疗法为代表的各种功能恢复训练方法。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业。
误区2: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就是针灸和按摩
康复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主要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康复护理。按照中医理论,偏瘫属于“筋失所养,经络阻滞”,采用针刺和按摩治疗可以通经络。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针灸和按摩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使康复治疗更具中国特色。但是,针灸和按摩不能代替康复治疗。
误区3: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没有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一般在患病后一周左右开始。关键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内。
误区4: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
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非正规的康复训练会造成许多并发症,如肩痛、肩关节半脱位、肩手综合征等常见问题,严重者甚至造成终身不可逆性损伤,所以康复治疗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须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误区5: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越好(形成“划圈”步态)
正常人在需要向前迈进时能协调地将髋、膝、踝关节屈曲至适当角度,从而使该侧下肢长度“缩短”,轻松地把脚抬离地面。而偏瘫患者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需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